提起“打封閉”,對于沒打過的人有不少疑問,飽受傷病困擾。張繼科身上打過十多針封閉,打封閉到底有沒有效果?我的這個病適合打封閉嗎?聽說打封閉有很多害處,還會“上癮”,是真的嗎?打封閉效果能持久嗎?
“封閉針”到底是什么?
“封閉”,學術名稱又叫“神經(jīng)阻滯”,主要是指將激素類的藥物和局部麻醉藥物混合在一起注射到疼痛或者炎癥的部位,達到快速止痛、消炎的作用。
哪些疾病可以“打封閉”?
主要用于有明確的痛點部位、局限性空間的部位可以讓封閉藥物能夠在有限的范圍內(nèi)發(fā)揮最大的效果。脊柱外科中常用的封閉有關節(jié)突關節(jié)的封閉、起鑒別診斷用的神經(jīng)根封閉。還有骨科其他常見的,例如腱鞘炎、滑囊炎、膝關節(jié)滑膜炎、肌腱炎(含網(wǎng)球肘、跟腱炎、足底筋膜炎)等。
打封閉止痛是什么原理?能長久嗎?
某一個地方有了炎癥和疼痛,吃藥打針都是全身性的,吃的再多,隨著血流到這個痛點的位置的時候其實是很少的量,很難有效治療。但是如果能夠把強大的激素類消炎藥和局部麻醉藥直接注射在病灶部位,就可以集中攻擊,迅速起效。此外,有的病人會問,局麻藥物不是只能管很短的時間嗎?等這些藥物代謝完了不是又疼了?很多疼痛都是由于病灶周圍有炎癥刺激引起的,所以要達到長久的止痛,就需要徹底的消炎。而激素是強大的抗炎藥物,它可以很大程度上消除炎癥。這本身就是一種治本,而不是單純的治標。但是也有一些時候,封閉也沒法把炎癥完全消退,或者說這里的病灶很容易復發(fā),所以封閉也有不少時候效果不持久。還有,疼痛是一種習慣,至少大腦對疼痛的感受和判斷會形成一種習慣,也就是這個地方總是疼、持續(xù)疼,慢慢大腦對這個地方就會形成痛覺過敏,這是一個惡性循環(huán)。而局麻藥物注射進來后能夠短時間內(nèi)迅速鎮(zhèn)痛,打斷這種惡性循環(huán),降低局部的痛覺過敏,讓神經(jīng)對病灶“不再緊張”。 如果是壓迫因素導致的疼痛,例如脊柱外科常見的椎間盤突出或者骨贅壓迫神經(jīng),導致的上肢或下肢的疼痛麻木,打封閉只能起到暫時的緩解,并不能治本。
“打封閉”有依賴性嗎?
封閉作為一種局部注射治療,其注射的位置是否準確直接影響到了治療的效果,看似小小的偏差,治療的效果卻有著天壤之別。就拿小小的腱鞘炎來說,能不能隔著皮膚,將針頭穿刺進入細面條般寬窄的腱鞘中,就是治療成敗的關鍵。適應癥的把握也很關鍵,把不適合打封閉的疾病打了封閉,自然起不到良好的效果。封閉不是萬能藥,選擇合適的病情和部位很重要,這個需要醫(yī)生嚴格把關。封閉也不是什么可怕的東西,它只是一個治療方式或者鑒別診斷的方法,不用太畏懼。
“打封閉”會有產(chǎn)生依賴?
聽說這個“封閉針”打不得,副作用挺大還會上癮!“打封閉”作用時間短,就起效一段時間!有的病人一聽說打“封閉針”,就認為封閉針里面有大量的激素,擔心打了“封閉針”后出現(xiàn)股骨頭壞死等副作用。
激素只有在長期、大劑量、反復應用后才可能會出現(xiàn)股骨頭壞死的情況。而注射封閉針時,根據(jù)病情只封閉一次或幾次,每次間隔7~10天或一個月,連續(xù)不超過3~4次,所用的劑量也很小,對人體極少會產(chǎn)生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