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打封閉”,一些體育新聞中常有:某某運動員賽前打封閉,堅持帶傷比賽。在關節(jié)疼痛的治療中,醫(yī)生也常建議封閉治療,但是我們也聽到過這種說法:封閉針治標不治本、副作用大、還有成癮性。
那么,打封閉,到底救了關節(jié)還是害了關節(jié)?
“封閉療法”起源于前蘇聯(lián)和英國,距今已有數(shù)十年的歷史,如今在專業(yè)領域中已不再使用這一詞匯,因為該詞含義比較籠統(tǒng),已經不能準確、完整地表達出目前應用的疼痛注射治療方法,而是根據治療方法的不同具體分為痛點注射、病灶注射、神經阻滯等。但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仍習慣稱之為“封閉治療”或者“打封閉針”。
關節(jié)是比較容易受到損傷的部位,不管是長期勞作磨損(軟骨退行性改變),還是受到自身免疫系統(tǒng)攻擊(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都會激活身體的免疫系統(tǒng),引起無菌性炎癥,產生紅、腫、熱、痛以及功能障礙。
而消除疼痛,主要有兩種做法:一種是抑制無菌性炎癥,一種是阻斷疼痛信號向神經傳導的通道。
而封閉針將一定濃度和劑量的激素(強的松龍、地塞米松、倍他米松等)和麻藥(倍他米松、利多卡因等)混合,注射到病變區(qū)域內??赏瑫r起到以上兩種作用:
激素類藥物能抑制免疫反應,驅散聚集在患處的炎性物質,擴張血管,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封閉針里的麻藥能阻斷向大腦傳遞疼痛信號的神經通道,快速緩解痛。
很多人認為“封閉針”治標不治本、有成癮性、副作用大,其實封閉治療用藥量較小,藥物作用在局部,且用藥次數(shù)少(通常少于3次),一般不會對人體帶來不良影響。所以封閉療法是治療關節(jié)疾病有效的方法之一,不會害了關節(jié)。
1、慢性勞損性疾患,如腰韌帶勞損、網球肘、高爾夫球肘、跟痛癥、滑囊炎、肩周炎等。
2、狹窄性腱鞘炎,如拇長屈肌腱腱鞘炎、拇長伸肌腱鞘炎等。
3、退行性變疾病,如骨性關節(jié)炎、腰椎間盤突出癥、頸椎病等。
4、急性損傷性疾病,如急性腰扭傷、軟組織扭傷、創(chuàng)傷性滑膜炎等。
一般封閉治療后疼痛反應在2~4小時內達到高峰,以后逐漸減輕,2~3天后疼痛消失。這種情況屬于正常反應,不必特殊處理。
治療過程中要嚴格掌握無菌技術,注射的量和次數(shù)要適中。若封閉后局部疼痛腫脹持續(xù)加重,伴有發(fā)熱、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增高時應考慮感染發(fā)生,應及時采取局部制動,使用抗生素和局部外敷消炎止痛措施,如已化膿應切開引流。
而且打封閉是治療軟組織慢性損傷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骨科保守治療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雖然封閉療法止痛效果好,但不能長期應用。一個部位不能反復進行注射,一般一年內不要超過三次。如果療程結束,疼痛的癥狀仍然不能緩解,就要好好查清病因,對因治療。